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深度分析

2022/11/20 20:05:20

2022年11月16日,“海聚英才,赋能无限”—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创新发展人才主题论坛举办。作为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的重要活动之一,该论坛由上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委统战部和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指导,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共同主办。





论坛上正式发布《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由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基于宏观研究、问卷调查等数据,对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编制完成。



 



图片








人才总量








《白皮书》披露,目前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共27.8万人,其中男性13.7万人,女性14.1万人。即便疫情影响,上海生物医药从业者仍较去年增长3.7万人,足见产业引力与韧性。




截至2021年底,上海累计拥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64位、医药卫生学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36位。




在生命科学相关基因研究、新靶标研究、组织工程、干细胞、神经科学、转基因技术、生物芯片等科研领域,以及生产制造、外包服务等领域均汇聚了优秀的人才队伍,各类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




另外,相关从业人才年轻化趋势明显,35岁以下人才占比超五成。








人才结构









从人员分布看

浦东新区集聚了全上海45.9%的生物医药从业人员,位列第一。占比居第二至第六的,依次为闵行、徐汇、奉贤、松江、金山区,从业人员占比均超过5%。







从缴纳社保的员工看

从业人员本地和外省市户籍各占一半。但细分之下,医药研发企业外省市从业者较多,占61.9%,显示上海本地产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吸引力;制造业、中药、服务业本地和外省市员工各占一半;医药设备行业则以上海户籍员工为主。



图片



从业者专业背景多元

涉及化学、药学、生物学、化工与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自动化类、电气类、临床医学、材料、仪器、中医学等,成为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一项重要优势。


图片



“这意味着,在上海做生物医药,全链条上各个主要的点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专业人才”,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刘厚佳说。他还透露,北方和南方一些城市在医疗器械、基建加工领域人才较多,但一旦涉及生物医药、制品、核酸药物等研发,“招人就不太好招,不少外地企业表达出到上海落地的愿望。”





从业者国际化程度高

从业者国际化程度也是产业人才高地建设一项核心指标。目前上海有546家生物医药企业聘用外籍员工,共计1833人,最多一家聘用了51人。




目前,美国、欧洲仍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但创新人才向中国上海转移的迹象也明显,留学回国人员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总体人才的1.9%,来源地前五位分别为英国、美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回国人员担任高层管理和研发岗位的总体占比超过一半。




图片








人才需求





从“十四五”末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来看,《白皮书》预测,未来几年内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对化学药品、医疗器械领域人才需求量较大,平均超过10万人。从生物医药企业紧缺岗位数量分布来看,紧缺岗位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序列和研发序列,这与企业用工需求量较大、本地人才供应不足相关。






近年来,上海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人才“20条”)、《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人才“30条”)、《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等一系列人才政策。




其中,《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明确将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纳入集聚造就高峰人才的重点领域,围绕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生活便捷、服务措施等方面,系统化解决高峰人才的各项需求。




上海在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专项奖励政策方面,从引才、招才、育才、聚才四个方面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人才奖励力度、加强人才培育力度、优化人才培育力度、做强人才交流平台。